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

四五、遍地財源  ⊙拾穗與撿破爛  拾穗不用學習,會走路就會做。往往是大小孩帶著小小孩,追隨著割稻班,一畦拾過一畦,一季拾過一季。拾穗的小孩從不缺席,有割稻的日子就有他們的蹤跡,有時在同一畦田裡的拾穗者比割稻者還要多。  只要不妨礙割稻者工作,田主一般不會拒絕拾穗的小孩。家境較好的孩子,只在自家的水稻收割時,到自己的田裡撿拾;家境不好的孩子就得撿遍田野,拾過整個收割季。也許這也是一種平衡貧富的方式,往往自家不種田的人,每一季也有好幾斗白米吃。  枯枝朽幹是昔日主要的炊煮燃料,撿幾根回家,一定能博得大人的讚賞。破銅爛鐵、玻璃瓶、廢鋁罐,甚至於擠完牙膏的軟鋅皮,都可以賣得幾毛錢,或者換兩粒荔枝大小的糖果含半天。  那時候,撿破爛是全體小孩加入的工作,有些成人也湊上一腳。收破爛的人挑著籮筐,帶著手秤,最重要的是那盒大糖果,往往用糖果換得的比花錢買來的還要多。收破爛的人根本無法自己撿,因為那時候的荒郊野外,根本找不到一無所用的垃圾。  ⊙鴿家生計  小時候,我與堂兄都喜歡養鴿子,一人一巢,用鐵絲雞籠與廢木板釘在各自的屋簷下。從一對開始,四隻、六隻、十幾隻‥‥我們一直在較勁誰的鴿數多?誰的鴿巢較興旺?  鴿族的食量很大,三、五隻還可以輕鬆應付,十幾隻、二十幾隻的飼料費,可就難以抵擋。用拾穗來的稻穀養鴿子,家人沒話說;如果取用穀倉內的存糧,那大人們就會有微詞:「飼豬、飼牛,傢伙浮;飼雞、飼鳥,傢伙潦。」意思是:養豬、養牛才能創造財富,有益於家計;養雞、養鳥只徒消耗糧食,衰敗家財。  玉米是比較便宜的鴿飼料。如果財務許可時,孵蛋、育雛的母鴿還可享用花生、綠豆、小麥、葵花子、番仔豆等高貴食品。當然,這些食物使母鴿的胃口倍增,這樣培養出來的幼鴿發育更快、更好、更強壯。  所有的零用金都用來買鴿飼料。鴿口數逐日增加,經費也相對地逐漸拮据。俗話說「窮則變,變則通。」鄉下小孩也一樣,為了維持鴿家生計,拾穗、撿破銅爛鐵之外,我們更開闢了多方財源。  蟬羽化後留下來的金蟬殼。在野地裡、在樹林間,金蟬殼十分普遍。蟬兒們喜歡在雜草頂部,或者在老幹樹頭脫殼,只要耐心去找,半天就能撿拾一大堆,賣給中藥店,五個一毛錢。雖然售價不很好,但數量一多,得款也相當可觀。  野墳場有一種開黃色小花的中藥草,俗稱「鐵拳頭仔」。那時候,小學生只上半天課,另外的半天也經常在墳場採「鐵拳頭仔」,曬乾後論兩賣給中藥鋪,多少也對鴿家開銷有所彌補。 小孩子維持鴿家生計與大人維持一家生計同樣不簡單,好在財力不濟時「人家」不能賣孩子,「鴿家」卻可以賣鴿子以易糧食。向鴿店買來時,每隻五十元,賣回去二十五,二十五元可買很多飼料。經常有別家的糊塗鴿子跟著鴿群回籠,牠們將優先被賣掉,換飼料。賣自家的鴿子實在捨不得,但賣自家的鴿子經常自動飛回籠,倒也是樂在其中。曾經一隻鴿子賣三、四次;也曾經一次賣七隻,陸續飛回四、五隻。  ⊙蝸牛與田螺  老祖父說:大蝸牛是日據時代引進來的,某些有錢人養來當寵物。後來養膩了、養煩了,就將牠們放生。  大蝸牛很快地適應了自然環境,並大量繁殖。過去鄉下人都有拾蝸牛的經驗,多數拿牠來餵鴨子,只要敲破殼,群鴨就爭先恐後搶去吃。相對的,雞對蝸牛肉就不大有興趣,鵝則是堅定不移的素食者。  也有很多人專業或兼業撿蝸牛賣錢。收購者說他們賣給食品加工廠,做成螺肉罐頭銷歐洲。清晨與黃昏是撿蝸牛的好時刻,尤其是雨後的清晨或黃昏,成群的大小蝸牛出來覓食,也有成群的老少在野地裡找牠們。  蝸牛對木瓜樹情有獨鍾。春、夏季的雨後,往往在一株倒伏的木瓜樹幹及其落葉上,就能撿得一鉛桶。  今日鄉間,大蝸牛已逐漸銷聲匿跡,代之而起的是稻田裡的金寶螺、元寶螺。  金寶螺也是引進的,十幾年前引進者大賺了一筆,而後跟進者,有人賺錢,也有人賠得滿身債。金寶螺名稱雖好,卻只危害作物,而沒有經濟價值。田野裡遍地「金寶」,每年花在防治上的人力及藥物卻相當可觀。  撿田螺在昔日農村也是常見的活動之一。那時候農藥少有,也很少用,稻田裡有撿不完的碩大田螺。有一種竹編的小籮筐,就叫做田螺籃。提著田螺籃出門,半天就能撿回好幾斤。在肉類不足的年代,田螺也常是桌上佳餚,偶爾還可賣點錢來換購其他佐菜。  因為農藥大量的使用,現在田螺已漸稀;又因為防治危害水稻的金寶螺,田螺遭到池魚之殃,且面臨前所未有的浩劫。金寶螺的繁殖力及適應性都比田螺強很多,當稻農們還在為金寶螺傷腦筋時,田螺已無聲無息地在水田裡消失。  ⊙臺灣錢淹腳目  如果把「臺灣錢淹腳目」解釋為:臺灣有遍地黃金,可以 任 君取求,可以一夕致富。那大概找不出幾人有此際遇,除非像引進金寶螺的始作俑者,肥了自己的荷包,卻年復一年地傷損農民,永無止境地破壞生態。  「臺灣錢淹腳目」的正確說法應是:臺灣有遍地財源,只要不怕苦、肯努力,每一個人都可以求得好生活。比諸昔日,現在的物質豐富很多;比諸昔日,現在的生活舒適不少。現代人是在好生活中追求更高水準的好生活,而不像昔日為三餐溫飽而奔波。  拾穗、拾蝸牛、撿田螺、撿破爛、找金蟬殼、採鐵拳頭仔‥‥如果昔日這些活動算遍地財源的話,那今天「臺灣錢淹腳目」之說又有何不妥?  (八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 江安燃 先生發表於 臺灣副刊)

 

2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王孟涵 的頭像
    王孟涵

    KITTY

    王孟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